新塘街道开展“关爱妇女,关心下一代”入户访视活动
时间:2019-12-12 00:07 来源:新快报头条
■洪绩
据报道,截至4月底,除珠江隧道站主体结构保留作为过街天桥之外,广州所有次票收费站拆除及路面恢复工程全部完工。交通部门表示,收费站拆除后相关路段交通优化效果明显,9处路段平均运行速度明显提升。高峰时段更为显著,沙太、燕岭收费站车流速度提高20%以上。
次票收费站拆除完毕可以视为广州年票制度最终收官的标志,而此举对相关路段交通优化所带来的明显效果,也正好反证过去设站收费对交通带来的极大影响。藉此年票制彻底落幕之际,诸多问题依然值得反思。
年票制从一开始就存在争议,此后一直在纷争中“试行”了10多年。其中,每一次试行续期必然引发一轮舆论追问,每年省市两会几乎都是热点话题。这说明一项政策如果没有坚实的民意基础和法理基础,即便能够推行下去,也很容易引发一系列的问题。
探究最近几年年票制争议的根源,不难发现实际上就集中在年票制是否合法,也就是关涉到是否依法行政的问题上。正是因为存在对年票制“于法无据”的争议,导致有市民打起“公益官司”,甚至出现大量市民拒缴年票的现象,而有关部门不得不采取捆绑年检、捆绑财政补贴等方式追缴年票,但不仅收效甚微,反而引发更多争议。这不仅说明依法行政的重要性,而且说明任何制度都应该经受合法性与合理性的检验。
除此之外,在年票制年复一年的争议中,公众更为关心的一点是,年票收支情况没有及时向社会公开,从而导致公众对年票收入实际用途的质疑。近年来,政府信息公开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,对直接涉及公众个人利益的收费项目账本公开尤其受关注。说到底,这不仅是检验一项制度是否完善,实际上是关系到能否保障公众知情权和监督权的问题。
时至如今,还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是年票制宣告彻底退出历史舞台,但其善后依然未了。最主要的一点是,不缴费者该不该追缴和已交费应不应退的问题。到底是“交了就算了,不交也算了”,还是如何处理,至今没有见到说法。有地方声称市民如果拒绝补缴年票,将会被纳入信用记录,且不说规定本身的合法性与否,在年票制退出的大背景下,通过这种方式追缴年票,果真合理?
因此,年票制最终得以取消,这无疑是一大进步。但年票制留下的手尾问题,仍待及时解决,以消除广大车主的担忧。这其中存在的教训,也值得正视和吸取。
分享到:
- 上一篇:职工年假岂能任性“被清零”?
- 下一篇:担心“城市被掏空”,公众忧虑并非没道理